志愿者风采   返回分库首页
爱心相“髓” 点亮生命之光——记宝山区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杜海翔

     来自宝山区吴淞科技园的上海娈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杜海翔是一个阳光帅气、乐于助人的安徽小伙。8月29日,小杜在华山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上海市第561例、宝山区第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受疫情影响,我们不能到现场见证他的善举,只能通过照片为他的大爱点赞!

 

    2015年11月25日,是小杜的生日。和往年一样,当天在南京出差的小杜来到了就近的献血点,撸起袖子捐献血液。从上大学时起,选择在生日献血已成为小杜每年这一特殊时刻必做的事。献血时,他看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简称“资料库”)的宣传资料,就咨询了护士小姐姐,通过一番了解,他觉得这正是他的初衷,于是决定多留了8毫升血液样本,加入了资料库,留下了延续生命的“种子”。

    杜海翔不仅每年坚持献血,还热心于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担任核酸采样志愿者等。

    今年1月24日下午,小杜的手机上一个陌生的固定电话响起。“你好,请问你是杜先生吗?我这里是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在得知自己初筛配对成功的消息,小杜很兴奋,终于可以用一己之力做有意义的事,而且是一件几万甚至是几百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这就是爱心相“髓”的缘分!我一定要捐!”小杜很坚定,但又有些许担心。因为自己加入中华骨髓库,还从未与家人说起,能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于是,他边瞒着家人去做了高分辨检测,边查阅各种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资料,希望通过科学的数据说服家人。在做高分辨检测时得知患者是个年仅10多岁的小男孩时,他更坚定了捐献的想法,毫不犹豫的在承诺书上签了名字。然而此时,小杜的家人因为担心他的身体,仍然没有同意。

     春节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杜陪家人看了电影《误杀2》,纠心的故事情节与扎心的情感共鸣,不由得又勾起了小杜对正在等待骨髓移植小男孩的牵挂,小杜的爱人也被剧情感动的落泪,最终也同意了小杜的捐献。得到家人支持的小杜显得格外的开心。为了捐献时确保良好的身体状态,小杜的爱人和孩子不仅监督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陪着他每天锻炼身体。终于临近捐献的日子,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捐献进度不得不搁置。直至疫情转好,生活恢复常态。7月的一天,资料库的电话再一次响起,小杜兴奋不已,说:“患儿还在等我,我一定要救他!”因疫情的耽搁,前期的检查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因为坚持锻炼,小杜的身体各方面指标都符合捐献。朋友获知消息,担心影响小杜的健康和工作,但小杜用查阅的资料给他们普及,消除他们的担心,并坚定地说道:“患儿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的工作可以换很多个。”

     这就是捐献者小杜,他阳光朝气,热爱公益,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大爱的情怀。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从小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博爱”情怀和新时代、新风尚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力量!同样,我们也期待更多像小杜一样有爱心、愿奉献的你一同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宝山区红十字会 汤忆华)


最后更新:2022/9/8 1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