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风采   返回分库首页
20岁的他悄悄地干了件“大事”

     今年3月的一天,20岁的大学生小崔(化名)躺在第一人民医院的血液采集室内,胳膊上,两根针管正在同时输出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并集中到采集袋。5小时后,成功采集出的23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以最快速度,送到一名血液病患者身边,为他带去生的希望。小崔,也因此成为虹口区第17位、上海市第57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罹患白血病对患者来说,或许是一件让人看不到希望的事。但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帮助到他,最终克服可能的排斥反应,获得新生。”采集完毕,小崔将这样的祝福送给那位血液病患者,他也如释重负,终于完成了这件“大事”。

    谈到如何成为一位造干捐献者,小崔回忆道:“源于一次朋友圈的转发推文”。2021年3月,学校红十字会发布一条和虹口区红十字会联合招募造干志愿者入库的推送,小崔第一次了解到,非血缘关系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通过外周血采集的方式,这也改变了他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错误认知。“我觉得这是一个能够拯救血液病患者,同时对自身也没什么伤害的行为,所以报名了那次入库活动。”报名前,小崔翻查了很多资料,并去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同意他入库。当口腔黏膜样本被放入试管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小崔没有想到,仅一年多时间,就收到了来自上海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初配型成功,是否有捐献意愿。

    小崔感到既惊喜又激动,眼泪瞬间夺眶而出。“没想到这么快就配型成功了”, 当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安与压力,一个生命的重担此刻落在了自己的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小崔手足无措。冷静下来的小崔他并没有立刻回复,而是慎重地说,和家里人商量后再答复。

    将配型成功的消息告知家人后,面对家人的担忧,小崔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深入地交流。为了让家人明白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小崔将捐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详细地讲给他们听,甚至在网上找来了捐献者拍摄的整个捐献流程以及分享感受给家人看。“其实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同意的”。

    从初配型成功到最终捐献,要经历血液样本抽取、血液高分辨配型、全面体检等诸多程序。期间,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小崔联系了8次,每一次都会询问他是否还有捐献意愿,而他每次的回答都是:“同意捐献。”

     在确认配型成功后,小崔每天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希望以更加健康的体魄完成这次捐献任务。入院之后,小崔的妈妈全程陪伴,学校的老师也前来探望小崔,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慰问。对于捐献的事情,小崔只想低调完成,朋友们都不知道他悄悄地干了件“大事”。

 

(虹口区红十字会)


最后更新:2023/3/22 14: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