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来自金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80后青年王雪峰成功捐献了105毫升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了金山区总第73例、2025年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自2005年在医科大学就读期间加入中华骨髓库,到2023年首次捐献,再到今年的第二次捐献,二十年来,王雪峰始终坚守着挽救生命的初心。
王雪峰告诉记者,2023年底,自己曾成功为一名患者捐献过造血干细胞,今年7月当接到需要为同一位患者二次捐献的消息时,自己毫不犹豫,当即就同意了。
“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了‘可以’。既然选择去救,就一定要救到底。救死扶伤——对我而言,这早已成为一种信念,从未动摇。其实从我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已经许下这个承诺了。”
时间回到2005年3月,当时担任医科大学学生会干部的王雪峰,在组织一场造血干细胞知识讲座时,被“生命匹配”的奇迹深深打动。讲座刚一结束,他就主动走向登记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岁月更迭,尽管联系方式几经变更,王雪峰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份“潜在的约定”。2015年,他还特意致电市红十字会,更新了自己的联络信息。
同意二次捐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对于家人的担忧,他耐心地和家人沟通,科普二次捐献的过程,打消了家人的顾虑。捐献当天,王雪峰的妻儿来到现场,守候在旁。
在蒙山中学就读的儿子王宸告诉记者,父亲上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经过报道后,在学校里引起了热烈反响,自己为此感到无比自豪,这次能亲自陪在父亲身边,见证二次捐献的过程,更让他深有感触:“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王雪峰的奉献,远不止于这两次的“生命接力”。在同事们眼中,他的“热心肠”早已深入人心——厚厚一沓无偿献血证、写满的志愿服务笔记,都是他常年善行的见证。而对待本职工作,他始终秉持“把退役军人的事当自家事”的态度,多年来带着使命、感情与责任,有序、有效、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他的付出也得了多项荣誉的肯定,先后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2017-2020年度金山区优秀平安卫士、2017-2020年度金山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度金山好人、2024 年度金山区消防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20年前的一次登记,到二次捐献的生命接力;从献血车上的涓涓热血,到日常工作中的耐心接待……王雪峰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而金山这座“好人之城”,正是有了无数如他这般的人接续传递温暖、奉献爱心,才让文明的星火不断汇聚,让凡人微光持续闪耀。
金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高曙炯,金山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吴婉华等相关领导到场慰问。
(金山区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