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宝山区红十字会召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座谈会,邀请近年成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及其所在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公益初心,传递生命希望。宝山区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丁力出席会议,座谈会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春娟主持。
座谈会上,陈春娟常务副会长就近年来本区造血干细胞征募工作开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与会的四位捐献者依次分享了捐献初衷与心得。这四位捐献者中,既有00后的大学生、坚持公益十余年的献血达人,也有积极投身城市建设的从业者、热心公益的居委社工。他们的讲述中,有“入库时没多想,配型成功后只盼能帮人”的纯粹,也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更有底气”的坦诚。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让在场众人深切感受到“生命相髓”的温暖力量。
当我躺在捐献床上,看着鲜红的血液经分离机缓缓提取出造血干细胞,被小心翼翼地装入特制保温箱送往医院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愿那个素未谋面的小朋友能快点好起来。这一刻,我真切体会到,自己献出的不仅是造血干细胞,更是对生命最质朴的珍视与守护。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当我见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陌生生命“伸出援手”,便愈发坚信:我们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在为构建更温暖、更有爱的社会默默添砖加瓦。生命因互助而愈发温热,世界因奉献而更显美好。
——上海第491例、宝山第30例捐献者 贺家琪
躺上采集床的那一刻,心底曾掠过一丝忐忑。但转念想到,这袋即将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将为素未谋面的患者点亮生命之光,那份不安便悄然转化为笃定的力量。数小时的采集过程并不轻松,手臂的酸胀感不断袭来,当医护人员轻声说道“这可是生命的火种啊”,我忽然豁然开朗:捐献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我手执传递希望的接力棒,再将它郑重交予等待新生的人。
能成为他人生命里的“微光”,这份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生命的重量,从不在索取中丈量,而在照亮他人时,愈发清晰厚重。
——上海第675例、宝山第38例捐献者 吴昊
捐献骨髓后,我深深体会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竟能拥有如此紧密的联结。那短暂的酸痛与不便,在挽救一个陌生生命的希望面前,轻如鸿毛。一想到我的微薄付出,或许正为某个困顿的家庭重新燃起曙光,心中便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安宁与欣喜。这是一场以爱为舟的生命接力,何其值得。
——上海第683例、宝山第39例捐献者 嵇云峰
作为一名非医学生,能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挽救一条生命,于我而言是段无比珍贵的经历。这让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对社会有了更实在的贡献——不仅亲身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充盈与满足,更清晰触摸到人生价值被提升的分量。
如今,我总想着能再多做些什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与流程,好让那些在等待中煎熬的患者,能有更多机会匹配到合适的供者,让生命的希望之光照亮更多家庭。
——上海第737例、宝山第40例捐献者 吕晓亮
丁力副区长与捐献志愿者逐一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捐献后的身体恢复状况及工作生活情况,对他们在关键时刻 “为生命接力” 的勇气与担当深表敬意,他表示,捐献者们善举不仅挽救了素不相识的生命,更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是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活动最后,丁力副区长为每位捐献者颁发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纪念卡”,并寄语他们,继续做公益路上的‘发光者’,用亲身经历感染更多人加入。同时,也对捐献者所在工作单位和学校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用心用情做好保障,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让‘凡人善举’汇聚成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
此次座谈会既是对奉献者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公益精神的大力弘扬。捐献者们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心续写“生命之约”,为宝山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宝山区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