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小常识
灾后传染病如何隔离与防护?

      第一种,严格隔离,黄色标志。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及致命性强毒力病原体而设计的隔离。设专用隔离室、关闭门窗;所有进入隔离室的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和手套;消毒洗手;锐器用后放入耐刺的专用容器;污物在隔离室内要立即袋装,全部操作完成后,再将其装入隔离室外另一袋中(双袋法),标记后消毒处理。

      适用病种:咽部白喉、肺鼠疫、天花、病毒性出血热等。

 

      第二种,接触隔离,橙色标志。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及有严重流行病学意义,并经接触途径传播而设计的隔离。设隔离室,接近病人时戴口罩、帽子,接触传染性物质时戴手套;接触病人或可能污染品后以及护理另一病人前必须洗手;污染物装袋、标记并及时消毒处理。

      适用病种:狂犬病、皮肤白喉等。

 

      第三种,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单人隔离;密切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穿隔离衣;接触病人或污染物时要洗消双手。

      适用病种:麻疹、腮腺炎、脑膜炎球菌感染、肺炎、脑膜炎、脓毒症等。

 

      第四种,肠道隔离,棕色标志。不必戴口罩,工作服如易污染可穿隔离衣;洗手特别重要,凡接触病人或污染物时以及护理其他患者前严格进行手的消毒处理;粪便和污染物随时消毒;室内要有灭苍蝇、灭蟑螂设备。

      适用病种:霍乱、脊灰、甲肝、戊肝、传染性腹泻和胃肠炎。

 

      第五种,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病人不能自理或出血不止而易造成污染时可单人隔离;不必戴口罩,工作服如易污染可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立即消毒处理,护理另一病人前手需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立即消毒处理。

      适用病种:艾滋病、乙肝(携带者)、丙肝、梅毒、疟疾、钩体病、回归热、登革热、鼠咬热等。

 

      第六种,昆虫隔离。灭虱灭蚤、防蚊灭蚊。

      适用病种: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斑疹伤寒、回归热、流行性出血热、黑热病、疟疾等。


发布日期:2013/5/21 1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