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现场应急救护能力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应急救护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的传统工作和法定职责。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组织“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职责,要求积极开展救护培训工作,并使该项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操作日臻规范。2017年5月8日颁布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再次确定了红十字会的职责之一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
一、固本强基,夯实基础,构建培训长效机制
上海市红十字会自1987年起开展群众性现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长期以来,我会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与社区健康教育、安全生活相结合,与百姓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2008-2010年,在各区县政府、市卫计委、市教委等支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市政府实事项目1260名师资培训、11.8 万名红十字救护员和104.6万人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三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的顺利完成,有效推动了广大市民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推动了红十字救护队和群众性急救网络的建设与完善。
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我会近年来继续扎实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培训长效机制。贯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一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证管理”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实行分级、分类培训,通过菜单式课程、学分制培训和互联网教学模式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受训需求。现有持证培训课程包括:48课时救护师资初训、32课时救护师资复训、16课时救护员培训、8课时救护员(初级)培训、4课时CPR+AED实操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证书有效期3年,鼓励证书临近有效期的学员参加复训。除持证培训课程外,另可根据需求组织各类时长及培训内容的知识讲座,拓展普及覆盖面,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
完善救护服务阵地建设。全市共建立18个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和200余个红十字救护培训站,形成群众性急救网络。充分发挥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救护培训、科普宣传、安全体验等综合功能。因地制宜推进全市A级旅游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工作,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金山城市沙滩、枫泾古镇等十余个景区完成红十字救护站建设,有效提高景区应急救护能力和水平。
二、需求导向,联动发展,扩大培训普及推广
近年来,按照简化普及培训讲数量,优化师资培训讲质量,强化救护员培训讲实效的发展方向,通过社区、校区、院区“三区联动”有效对接,逐步提高普及培训率和培训实效性,推进救护培训进学校、进机关、进楼宇、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力度。与市教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推进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急救教育培训;与团市委合作,将“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课程纳入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培训课程;与市公务员局合作,将应急救护实操体验纳入新录用公务员社会实践课程;与市级机关工委合作,开展每年万名公职人员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与市交通委合作,启动交通行业救护培训项目;与市文旅委合作,探索文旅行业救护培训项目;与市应急管理局签订《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计划将红十字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纳入防灾减灾目标规划,深化应急救护培训机制。
2010年至2022年,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7660人次,救护员培训420557人次,普及培训6687610人次。基本形成了年普及培训40余万、救护员培训3万余名的长效机制。
三、弘扬奉献,服务赛展,推进救护志愿服务
发展壮大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上海马拉松、上海城市定向赛、上海青少年应急安全主题体验营等赛事活动,参与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救护服务保障工作,现场提供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春节、国庆等假期期间,全市统一开展“救在身边”志愿者上岗行动,统一着装、配备装备,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景区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推广救护培训与志愿服务注册相结合,探索参与智慧急救系统,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强化救护培训实效性。
落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总要求,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连续五年做好进博会医疗保障工作,在场馆内设置AED并提供小伤处理、健康咨询、协助伤病员转运等红十字现场应急救护服务。在五届进博会中,775人次志愿者共计提供服务28716次,其中医疗健康咨询4329人次、轮椅服务194次、血压测量573人次、小伤处理2073人次,提供救护用品3061件,展馆引导等服务18486次等。
四、加大宣传,大力倡导,提升公众意识能力
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上海市城区文明进步指数测评,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社会风尚。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集中宣传。通过应急救护培训、演练、知识竞赛、现场体验、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①在《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颁布实施等重要节点,以媒体公众体验日、街头快闪等形式,组织主题宣传活动;②与上海电视台《名医话养生》栏目联合制作有关心肺复苏科普节目,利用微信、微博等进行知识传播,取得较好社会效应;③与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联合以故事创作、讲演比赛形式,传播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④通过市教育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红十字系列课程培训、打造“急救小先锋”儿童剧巡演等方式推进中小学生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⑤开展“救在身边·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宣传褒扬应急救护领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群众性自救互救典型人物。由上海推荐的格致中学盛晓涵荣获全国第一批“十大最美救护员”荣誉称号。
五、市卫健委会办意见
关于责任豁免宣传,本市于2016年施行《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明确“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市卫健委将联合各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救助者责任豁免”的好人法为更多人所熟知,使好人敢于救人、见义勇为者敢为。
关于急救相关培训,市医疗急救中心长期开展急救培训工作,编写培训教材,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规范。本市大部分医院成立急救培训中心,面向公众开展急救培训。同时开展医疗场所范围内的AED配置工作,有力保障场所内患者的医疗安全。
关于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市卫健委着力打造“智慧急救”系统,填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急救空窗期”。持续推进急救中心(站)建设,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统筹推进“新建改建医疗急救分站”项目。积极开展航空医疗救护,构建陆空立体急救网络。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救护培训工作过程中,我会将充分发挥红十字组织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效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程度。一是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为基础,以应急救护师资和救护员队伍为骨干,以易发伤害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为重点,以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全面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二是继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救护培训重要性,宣传施救免责条款、救护理念、自救互救知识、成功施救的典型案例等,提高应急救护培训的社会知晓度与参与度,使应急救护培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是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更多的支持及综合协调,继续推进救护培训“六进”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培训力度,构建与政府应急体系联动的群众性自救互救安全网络。四是在“四统一”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同时探索以新兴技术手段提高培训效果,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着力提升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上海市红十字会
2023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