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红十字工作简介

                                                   上海高校红十字工作简介

 

      一、概况

      自1981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成立上海第一家高校红十字会至今,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工作已历经近30年。1989年,上海市高等院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在上海工程技术学院纺织分院成立,至1995年,上海市31所普通高校全部成立红十字会。随着学校办学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58所高校成立了红十字会,高校红十字青少年会员达70000名,教职员工会员7700余名。在上海市红十字会的指导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各高校红十字会的共同努力,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工作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红十字会在培养大学生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和突出。

      二、特色工作

      1、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

      多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不断加大在高校进行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工作力度。除每年举办高校急救师资培训班外,还积极指导各高校红十字会结合大学生军训、健康校园创建等自主开展培训。目前,上海市红十字会拥有1支30余名的高校急救师资队伍,全市40余所高校每年对10000名左右的大学生开展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2006年起,上海市红十字会已连续4年在全市高校红十字系统中组织开展“高校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比赛”,并于2008年起,结合市政府现场初级急救实事项目,对高校军训学生开展集中培训,2009年,共培训军训大学生32000名。

      2、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

      上海市红十字会于2005年组建“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大队”,各高校红十字会也相继成立了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截至2009年底,全市41所高校共有红十字志愿者14976名,志愿服务项目涵盖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宣传、预防艾滋病宣传、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社区服务、关爱自闭症儿童、名人故居讲解等国际、国内,校内、校外共56个。全市参与志愿服务的高校红十字志愿者累计超过120000人次。其中,于2008年启动的“携手同行,共享阳光”——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大队走进自闭症儿童家庭项目由上海8支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近百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预防艾滋病宣传

      “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是高校红十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上海市红十字会自2000年起,积极依法履职,通过举办“高校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并督导各高校红十字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普及培训,在全市各高校大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目前,全市58所高校红十字会均开展了此项工作,接受预防艾滋病知识与反歧视理念同伴教育的大学生累计超过150000名。这些红十字青少年在养成自身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了活跃于学校、社区、医院的“红丝带使者”,不仅积极地向身边的人传递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知识,还努力为营造尊重、平等、友爱的社会环境而努力。此外,上海市红十字会连续8年在高校红十字系统中组织开展“12•1”预防艾滋病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向广大青少年传递“珍爱生命、善待他人、关注社会”的理念。

      4、国际和地区间红十字青少年交流与合作

      1994年,为增进上海与釜山两所友好城市间的交流交往,上海市红十字会与釜山市红十字会签订友好协议,通过举办高校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进行互访。2000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又与上海的友城德国汉堡红十字会建立了共同开展高校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互访活动的共识。截至2009年7月底,上海市红十字会共举办“上海•汉堡•釜山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5期;先后组织上海各高校优秀红十字青少年会员赴韩国釜山、德国汉堡参加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5次。上海、釜山、汉堡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已成为增进上海红十字青少年与友好城市同龄人之间交流交往的重要项目,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5、人道帮困助学活动

      为帮助高校品学兼优、家庭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通过争取社会支持,先后在本市20余所高校开展人道帮困助学活动。其中,上海市红十字会于2004年起,在本市6所高校实施“百盛助学”项目,对100名04届学生进行4年连续助学,并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将项目拓展至50名汶川地震受灾学生;2005年至今,实施2轮“佳友电力助学”4年项目;2008年,对全市20所高校150名学生实施“迪岸助学”项目。


最后更新:2011/5/18 16: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