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项目介绍
Briefing of The Relief and Aid Programmes

境外重大灾害救灾救援项目

外省市灾害救灾救援项目

本市灾害救灾救助项目

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助项目

贫困家庭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救助项目

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

造血干细胞征募(骨髓库)项目

博爱医疗机构援建项目

博爱学校援建项目

千万人帮万家项目

爱心行动百姓救助项目

关爱麻风病人项目

困难重度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

青少年助医项目

青少年助学项目

“遗体及器官捐献”项目

红十字公益培训项目

老年介护公益培训项目

红十字精神传播项目

舒缓疗护项目

重建家庭项目

 

 

境外重大灾害救灾救援项目

      各类重大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安全,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地震、海啸、洪水、干旱、火灾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先后在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日本大地震等重大灾害中,为无数的伤员及难民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8000余万元,在国际救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用于对受灾国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援,以减轻灾民疾苦,恢复生活生产,使灾民尽早重建家园。

      灾难面前,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为让世界多一份和平和安宁,请伸出您的手,让爱,从这里延伸!

返回

 

 

外省市灾害救灾救援项目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然灾害频发、种类众多、受灾地区广。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多省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SARS(非典)疫情、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和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以及2009年西南旱灾、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害,给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兄弟省市的重大灾害提供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是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基本职责。近年来,先后为新疆、陕西、甘肃、宁夏、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受灾地区共提供救灾救援款14亿元以及价值1亿余万元的物资,为挽救灾区群众的生命和恢复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国内重大灾害的紧急救援,为灾区群众提供救灾款物(包括粮食、药品、生活应急包、帐篷、棉被等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及灾后恢复重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血浓于水。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为受灾同胞献出一份爱心!

返回

 

 

本市灾害救灾救助项目

      上海是个特大型城市,建筑密集、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交通状况复杂、城乡居住条件参差不齐,各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火灾事故及台风、雷暴雨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给受灾家庭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长期以来,上海市红十字会高度关注本市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在奉贤龙卷风灾害、崇明暴雨致渔民伤亡事件、金山泗泾重大火灾等灾害中,为受灾家庭提供援助。2010年8月起,根据资金情况,市红十字会加大社会募捐力度,对于全过火或半过火的受灾家庭,区(县)红十字会代表上海市红十字会给予每户家庭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发放救助款,如同时发生人员伤亡的,可视情况给予每户不超过2万元的救助款。2010至2011年,对全市申报的128起火灾事故中431户受灾家庭,给予440.24万元救助。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对火灾等灾害中造成应急生活困难及人员伤亡家庭的救助和人文关怀,以缓解受灾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困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水火无情,人有情!

      您捐款1万元就可以资助一户在火灾中生命与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家庭。

返回

 

 

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助项目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淋巴瘤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成熟技术和重要手段。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造成许多贫困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此只能选择放弃。

      上海市红十字会以关心困难人群和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己任。2005年,通过向社会募集专项基金的方式,设立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博爱助医基金”,救助人数根据年度募集资金总量确定,救助对象经评审(由医院专家、捐款单位代表等组成评审组)符合救助条件者按照申请的先后次序给予救助。仅2011年,救助人数就达到60例,救助金额达149万元。据统计,患者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五年以上)达到55%。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本市户籍或在沪高校注册全日制就读生及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的困难家庭中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活和治疗支持。

      您的爱,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期盼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单位)加入到拯救患者生命的队伍中来。

      您捐款2万元就可以资助一位血缘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捐款6万元就可以资助一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返回

 

 

贫困家庭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救助项目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和谐与千万家庭的幸福。据统计,我国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7‰-8‰。近年来,政府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仍有部分家庭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未能使“先心”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的患儿因此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为保护青少年的生命与健康,提高“先心”患儿的生活质量,让孩子找到“心”的希望,2010年,上海市红十字会设立“贫困家庭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救助”项目,并联合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市胸科医院,开展先心患儿治疗与救助。当年,就为31名患儿成功施行了手术,并已全部康复出院,救助金额达56.19万元。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本市户籍或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及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困难家庭中需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救助。最终,经评审(由医院专家、捐款单位代表等组成评审组)确定患儿救助标准。

      让我们心心相连,温暖每一个心田,实现同一个心愿。让爱的脉动永不停歇,让贫困家庭的“先心”患儿重获“心”生!

      您捐款2万元就可以资助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手术治疗;捐款2000元就可以帮助一户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困难家庭度过暂时的生活困难。

返回

 

 

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

      听觉是人类最宝贵的感觉之一。据有关资料反映,上海每年约有300—400例先天性耳聋患儿出生,其中重度耳聋患儿约占10%,部分患儿通过早期植入人工耳蜗就能够恢复听力。

      2005年,上海市红十字会会同有关单位启动“复聪行动”,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对本市困难家庭中需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患儿进行救助。2011年,共救助54名患儿完成植入手术,救助金额达201万元,帮助他们重返“有声世界”。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本市0~7周岁,家庭贫困的听力障碍儿童,支持他们完成人工耳蜗的植入。

      期盼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单位)慷慨资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聆听到美妙的声音,共享快乐和幸福!

      您捐款5万元就可以共同参与资助一位重度听障儿童重返“有声世界”。
 

返回

 

 

造血干细胞征募(骨髓库)项目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是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以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最为有效方法之一,患者通过输注他人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可重建健康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上海市红十字会自1992年启动造血干细胞征募工作,是全国首批开展非血缘关系骨髓捐献供者工作的六个城市之一。1996年,由本会征募的非血缘关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在华山医院获得移植成功,成为全国首例。至2011年10月底,共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10万余人,累计为220位国内外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患者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五年以上)达到55%。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志愿者的征募、检测、检查、人文关怀、捐献者回访等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爱心点燃生命希望,您的奉献将为患者及其家庭重燃生命之火!期盼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单位)加入到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队伍中来。

返回

 

 

博爱医疗机构援建项目

      生命与健康不仅关系着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而且还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部分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乡(镇)、村医疗卫生设施比较简陋,有的甚至还相当匮乏,导致部分患者因此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治,甚至延误了治疗时机,付出了健康与生命的代价。

      上海市红十字会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设立“博爱医疗机构援建”项目,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和看病难的局面,帮助当地群众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08年至今,上海市红十字会在湖北、安徽、湖南和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援建卫生院(室)10个。

      本项目为定向捐赠项目,捐款30万元人民币,可援建一所乡镇博爱卫生院;捐款10万元人民币,可援建一所村博爱卫生站(室)。本项目须签订定向捐赠协议,捐赠方对所援建项目享有冠名权。

      您的爱,将为解百姓之疾患提供便利与可能,让贫困地区患者也能共享健康美好的生活。期盼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单位)加入到维护生命与健康的队伍中来。

返回

 

 

博爱学校援建项目

      教育关系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关系着该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部分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乡(镇)教育投入短缺,尤其是山区和农村,基础教育设备设施比较简陋,甚至还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只能在危房中上课。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安全、宽敞、明亮的校舍里无忧无虑地学习,市红十字会通过广泛动员社会资源,资助贫困地区建设新校园。此项目旨在为部分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贫困地区援建博爱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重返校园。2008年至今,在爱心企业和市民的捐助下,在吉林、河南、江西、云南、贵州等8个省援建博爱学校10所。

      本项目为定向捐赠项目,捐款50-100万元人民币,可独建或合建教学楼、图书馆、生活设施或电脑教室;购置教学设备;设立助学奖学金等。本项目须签订定向捐赠协议,捐赠方对所援建项目享有冠名权。

      “科教兴国”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献出一份爱,让孩子们飞翔在知识的殿堂,体悟人间博爱的真谛。

返回

 

 

千万人帮万家项目

      1999年“千万人帮万家”项目正式成立。该项目是上海市红十字系统每年在元旦、春节期间集中开展的一项传统的迎春募捐帮困送温暖活动。近年来,每年约有二万户困难家庭得到红十字的关爱。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家庭中的肿瘤病患者、麻风病致残者、精神病患者、遭遇意外灾害的生活困难者及各种因病致贫家庭中患者的关爱。

      献出一份爱,让千万人的点滴之爱,汇聚成爱的暖流,融化万家心头之冰雪,让每年的元旦春节更加和谐美好。

      您捐款500元就可以为一户困难家庭送去一份节日的关怀。

返回

 

 

爱心行动百姓救助项目

      2006年6月,市红十字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和上海电视新闻中心联合发起“爱心行动”百姓救助系列节目,为少数特别困难群体搭建一个寻求社会支持的平台。每周六晚18:25,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栏目采用纪实方式报道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特困群体令人关注的典型事例,并注重发掘和宣传特困群体中自强不息、逆境中奋进的感人故事。

      在本市被救助者中,有患有淋巴癌及脑梗等多种疾病,肌肉萎缩,口腔部神经受损,六次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话剧《滨江情源》中的丁阿姨原型;有身患红斑狼疮、肺癌晚期和脑瘤,生命危在旦夕,但坚持关心社区工作,多年与青浦监狱、南汇监狱、提篮桥监狱的犯人开展结对帮教工作,十六年来从不间断的退休教师;有从小失去父亲,母亲离家出走,现在双腿无法站立,双眼几乎失明,但坚持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少年……。截止2011年底,共救助270余位本市特困居民,发放救助款521.6万元。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本市居民中特困群体的帮困救助。

      请献出一份爱心,以实际行动给特困家庭带去新的希望!

返回

 

 

关爱麻风病人项目

      上海现有1700余例麻风病致残者,62%的麻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畸残,由于偏见、歧视与恐惧,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面临很大困难。此外,大部分患者年老体弱伴有并发症,生活难以自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弱势群体。

      2004年始,市红十字会每年春节前夕对市皮肤病性病医院住院的麻风病孤老进行节日慰问。2009年起,再增大救助力度,为崇明住院及居家的治愈麻风病人送去关爱。近年来,我们每年关注的麻风病老人已达200余位。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麻风病致残者的精神、生活慰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等。

      让我们献出一份爱心,关爱麻风病致残者,使之共享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您捐款500元就可以为一位麻风病致残者送去节日的关怀。

返回

 

 

困难重度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

      “失智老人”是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尊称。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的数据,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在 65岁以上人群当中平均为6.6%,而且患病率每5年约增长一倍,80岁以上超过22%。由于失智病程一般呈进行性发展,重度失智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差,躯体合并症多,同时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如吞咽障碍、失语、失禁。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失智失禁老人,经济拮据、护理条件较差,生活质量低下,人格尊严受到挑战。为提高老人的生存质量和尊严,2009年,我会启动社区“困难重度失智老人救助”项目。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为居家困难重度“失智”老人提供部分护理用品实物救助(包括成人纸尿裤、一次性尿片和床用护理垫等)和为家属提供老年介护知识普及培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等。目前,享受服务的老人达五千余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请您献出一份爱,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您捐款1800元就可以资助一位困难重度失智老人一年的护理用品。

返回

 

 

青少年助医项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在上海就读的各类学校中,有相当部分的青少年学生被各种疾病所困扰着,尽管有不同程度的医疗保障给他们分担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对于那些身患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肾移植、肝移植等重特大疾病的学生来说,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上海市红十字会自2011年年初开始,面向上海全体在校大学生,启动了“贫困家庭在校学生重大疾病救助”项目,为那些身患重特大疾病的青年学生,实施了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们呼吁和倡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这一行列中,鼓励这些身处困境的莘莘学子战胜疾病,帮助完成学业,让那些肩负重压、深感绝望的家庭重燃希望!

      您捐款2000元或3500元或5000元就可以分别资助一位患病的大学生度过暂时的困难。

返回

 

 

青少年助学项目

      各级政府为青少年的就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氛围,也为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困难学生的继续就学提供了多种途径的助学,但对于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地处偏远山区或家庭遭遇不测的学生来说,还是倍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上海市红十字会高度关注贫困地区及本市流动人口中困难学生的就学和生活,在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支持下,于多年前启动了“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助学”项目,其中先后开展的“龙华寺孤儿助学”、“百盛助学”、“佳友电力助学”、“迪岸助学”等项目已经为多位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子完成了学业。

      您的关心就是力量,您的爱心就是希望。聚你我点滴爱心,燃学子希望之光,受助的学子们一定会心怀感恩之情,肩负社会责任,以努力学习和勤勉求知来回报社会。

返回

 

 

“遗体及器官捐献”项目

       自1982年始,上海市红十字会受上海市卫生局的委托,在全国率先开展遗体(角膜)捐献工作。2010年1月,中国红十字会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在全国联合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上海被列入试点城市。

      公民逝世后捐献的遗体,对于医学生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科研人员研究人类与疾病的关系,探究疾病的成因和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则为无数个生命濒危的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捐献器官的移植,符合国际公认的医学移植及医学伦理准则,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极大地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遗体(器官)捐献者们的唯物主义生死观和移风易俗精神,是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

      遗体(器官)捐献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为了缓解遗体(器官)供体严重紧缺的现状,促进遗体及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上海市红十字会设立遗体及器官捐献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困难的捐献者家庭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遗体器官捐献实施过程中的运行成本;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与动员;对捐献者的缅怀、纪念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对从事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协调员和志愿者等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等。

      延续生命,大爱永恒!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用您的爱心和奉献,使生命得到持续与传承!为遗体及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返回

 

 

红十字公益培训项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灾害频发,群众渴求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救护技能。

      上海市红十字会开展的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公益培训”项目旨在对公众提供现场救护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的人员可以在专业医护人员没有到达前,对现场伤员实施及时、科学、有效的初步救护。近年来,经过培训的消防战士、乘务员、教师及其他公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运用所学习的各种救护技能,救护了不少伤病员。如对于在建筑工地遇到锐器扎入人体深部组织的伤者,对于因火灾窒息的生命垂危者、对于因食道异物梗塞的老年人、儿童,对于在旅游途中突然心跳、呼吸停止者等,均成功实施了现场初级急救,为医院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有效地减少了伤残和死亡,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群众现场初级急救公益培训。内容有:创伤救护四大技术(创伤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心肺复苏技术(针对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的病人),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技能,逃生避险技能,常见疾病现场急救方法等。

      欢迎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和慷慨资助。为上海的和谐、家庭的幸福,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呈现出总体低流行、部分地区疫情严重的态势。拒绝无知,消除恐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艾滋病,掌握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知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命与健康,更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上海市红十字会每年在大学生中开展的“预防艾滋病与反歧视青年同伴教育”,以及 “12•1”世界艾滋病日集中组织开展面向全市的预防艾滋病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预防艾滋、反对歧视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主要是通过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理念,组织和动员社会各届以实际行动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争做“倡导平等、反对歧视、人道关怀”的红丝带使者,使受教育者在养成自身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向社会其他人士传递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知识以及科学的理念。

      预防艾滋,人人有责。衷心希望您能关心、支持本项目的开展,凝聚更多的人道力量,携手同行,为营造尊重、平等、友爱的和谐环境而努力,使更多的人共享生命的阳光!

 

返回

 

 

老年介护公益培训项目

      上海市已进入老龄化城市,据统计65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占总人口的16%以上。调查发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达到90%以上。全市有几十万罹患各种疾病、尤其是部分失智和失能的老人因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业医疗护理,而老年护理机构床位极度紧缺,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如何为这些困难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学护理和紧急救助等服务,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2004年起,上海市红十字会通过国际交流与支援,开展了对照料老人的家属和护工的老年介护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老年人常见症状护理及用药、老年人日常生活介护操作技能等,指导老年人充分发挥肌体残存机能,减缓退化,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家属和护工等公益培训。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晚年生活得有尊严、有质量。我们期盼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单位),加入到关爱老年人的队伍中来,伸出您的手,让您的大爱,托起老年人夕阳的幸福天空!

返回

 

 

红十字精神传播项目

      传播“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仅是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的需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广泛传播红十字精神,有效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红十字人道主义活动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人道、博爱、奉献的文化氛围。

      本项目筹集的款项主要用于开展各类红十字精神传播活动,用于通过报刊、网站、公益宣传片、宣讲、文艺表演、海报、图片展览、宣传资料和宣传品等多种形式,传播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及理念,从而动员更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到救灾、救助、志愿服务等各类人道活动中来,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得到人道主义救助。

      我们真诚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红十字精神传播工作,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红十字人道主义活动中,使最易受损害群体能够得到更多的人道主义救援,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返回

 

 

舒缓疗护项目

      癌痛可以说是晚期肿瘤患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而且是对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不少困难家庭中的晚期肿瘤患者,因疼痛尊严也受到了挑战。维护人的生命和人的尊严是红十字人道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舒缓疗护项目体现了社会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关怀,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城市文明水平。2012年,“开展居家和住院舒缓疗护”工作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用于为困难家庭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免费镇痛药物救助。

      请献出您的一份爱心,让晚期肿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程充满阳光和温暖。

      您捐款1000元,就能舒缓一位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

返回

 


重建家庭项目

      每年,全世界有数千万民众因为战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与亲人失去联系,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重建家庭联系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工作,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各国红十字会所构成的寻人网络实施,旨在防止离散和失踪,帮助失散的家庭成员重新建立联系。这项工作每年在全世界造福数十万人。

      上海市红十字会作为国际红十字组织的一员,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帮助境内外离散的家庭成员重新建立联系。尤其在台湾同胞与大陆台属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亲情桥梁。自1987年以来,上海市红十字会已先后帮助近5000个家庭实现了亲人团聚的愿望。

      本项目募集的款项主要用于在公众媒体上刊登寻人信息、帮助离散家庭重聚、以及宣传推广等。

      我们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能够加入到帮助家庭完整的队伍中来,用你们的爱架起一座座连接亲情的桥梁!

返回